本网讯(金沙贵宾会尊享每一刻 文/刘媛媛 图/丁梦婷)12月2日下午,在我院三楼学术交流中心,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效初教授为我院师生作“皖江心理大讲坛”第六十七讲报告。报告主题为:“The neural basis of prediction error representation and learning
during decision making and influenced by nicotine addiction ”,宣宾教授担任主持,我院桑青松院长出席本次报告会,心理学方向研究生到场聆听。
本次报告中,张效初教授介绍了“尼古丁成瘾”的相关研究,探索在风险决策下关于预估学习与预估错误表征的生理机制。张教授团队首先运用多种神经影像手段,对风险决策的学习机制与表征的脑区进行定位,研究表明,学习时主要激活rACC区域,但奖励预估错误与风险预估错误存在不同表征。而后的进一步实验对尼古丁成瘾的神经机制及治疗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研究发现,吸烟者前额叶白质变化与其尼古丁成瘾程度相关,并且前额叶白质可能与吸烟成瘾的先天性因素(比如基因)有关。随后展示了对尼古丁成瘾者进行爱荷华博弈任务(IGT)和风险决策任务(RDT)的两项比较实验,发现了尼古丁成瘾者决策能力降低的机理;通过对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数据的比较,找到了前额叶脑灰质和脑白质的变化和损伤。虽然上述实验证明rACC与成瘾存在相关,但不能贸然得出因果结论。因此张教授及其团队操纵老鼠的成瘾程度,运用条件位置偏好任务(CPP)及老鼠博弈任务(RDT)范式,探索药物、rACC、风险决策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上述实验一致,药物导致rACC活动减弱并使老鼠在CPP与RDT任务上成绩变差。因此张效初教授指出,吸烟成瘾不利于人们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做出正确决定,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探索TDCS技术调控rAcc功能这一方法对吸烟成瘾者治疗和戒除是否存在可行性。
本次报告会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从研究被试对象的性别选择、情绪对预期误差的影响、TDCS的延时效应、研究的理性与非理性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张效初教授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同学们表示收益颇多。